作者: novelfun () 看板: P_DevilE
標題: Amadeus--Happy Birthday, Mozart(誕生250周年)
時間: Sun Apr 2 21:27:43 2006

http://movies.wretch.cc/new/plot/Amadeus.htm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E%AB%E6%89%8E%E7%89%B9


Happy Birtyday, Mozart
Austrian Musical Wunderkind Turns 250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奧地利古典音
樂作曲家。傳統以來都將他作為維也納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不過也有音樂史家指出他的
一些晚期作品,如《唐璜》、《魔笛》等已有浪漫主義傾向。

生於奧地利,父親是薩爾斯堡的宮廷樂師。莫扎特的音樂天分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他名字
中的「Amadeus」,意為「上帝的寵兒」。

他父親的朋友沙赫特納保留了莫扎特幼年的許多神奇故事,最著名的當數莫扎特四歲時寫
鋼琴協奏曲,以及五歲時在事前完全沒有學過的情況下拉第二小提琴的事。莫扎特的父親
也認識到了兒子的音樂天賦,並在兒子五歲時指導他作曲。六歲的莫扎特就完成了人生中
第一部小步舞曲,並已在父親的安排下在歐洲各國遊歷巡演,被視為「音樂神童」,直至
16歲。

後來接任父親成為薩爾斯堡的宮廷樂師,因為不滿於其雇主薩爾斯堡的大主教對其藝術的
干涉,終於決裂。獨立後的他,生命的最後十年是在維也納度過的,靠教授學生、創作歌
劇、接受委託為生。也是當時極少數不依附於某一個王公貴族,獨立進行藝術創作的音樂
家之一。

莫扎特先是作為一名音樂神童聞名歐洲,再是作為一位元偉大的音樂大師被全世界所銘記
。他一生創作了20多部歌劇、40多部交響樂、29部室內重奏曲、20部彌撒曲,以及為數眾
多的奏鳴曲和協奏曲,在短暫的35年中留下了625部作品。

莫扎特在維也納這個浮華的城市過得十分艱苦,但當時那堬有漪O一個世界音樂之都,神
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支援文化尤其是音樂的發展,在這種文化繁榮的世界堙A莫扎
特接觸到巴赫的複調音樂、韓德爾的清唱劇,並結識了海頓。

1791年12月,莫扎特在創作的《安魂曲》的過程中逝世。他的妻子康斯坦斯當時不在身邊
,而且當時他也已經相當貧困。一代神童的葬禮十分簡陋,又在滂沱大雨中草草了事,以
至於一直以來都無法辨認他的墓地。



莫扎特的死亡之謎
莫扎特在一個風雨交加的雨夜病故。但他死後不久就出現了神秘傳言,說他死之前有一位
「黑衣人」到訪,託付他寫《安魂曲》。而這個黑衣人就是他同時代的義大利作曲家薩列
堙C德國作家弗倫伯格的小說《莫扎特的故事》、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詩劇《莫扎特和薩列
堙n都強化了這一傳說。甚至到了20世紀,英國當代劇作家彼德•謝弗的著名舞臺劇本《
上帝的寵兒》(Amadeus)將莫扎特描寫為一個天性放縱,奢侈揮霍,滿地亂爬的頑童天
才,而更對安東尼奧•薩列里如何一步步厭恨莫扎特,直至假扮「黑衣人」將其殺死做了
驚心動魄的描寫。此劇後來由美國導演福爾曼翻拍成同名電影,一舉奪得了1985年的奧斯
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翻拍於1984年)

但事實並非如此。歷史學家指出,薩列里年紀較莫扎特長,當時已經是功成名就的老樂師
,如著名的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的落成揭幕歌劇,就上演了他的作品。這樣一位作曲家完全
沒有必要加害莫扎特。而這種謠傳的形成,可能反映了當時義大利作曲家和奧地利作曲家
之間的集體矛盾。

至少以下史實是清楚的:

《安魂曲》並非「無名氏」或「黑衣人」所委託,而是瓦爾塞根伯爵委託莫扎特為悼念伯
爵的亡妻所寫,當時他剛剛完成《魔笛》的創作不久。
莫扎特在給父親的書信中倒屢次提到他對死亡的預感。如他在1787年4月4日給父親的信中
寫道:「嚴格說來,死亡是人生的真正的終結目的,死亡是人類的忠實的、最好的朋友,
這幾年來我和這位朋友的關係變得親密起來,他的形象不僅不再使我害怕,而且能使我感
到安寧,獲得安慰。感謝上帝使我認識到死亡能帶來真正的幸福。我雖年輕,可是我每天
上床都會想到也許我活不到明天;認識我的人誰也不能說我流露出過抑鬱、憂傷的心情。
」可見莫扎特對於死亡的態度甚至是相當達觀的。

莫扎特效應
有關莫扎特效應的論文於1993年發表於《自然》期刊,論文指實驗證明每天聆聽十分鐘莫
扎特奏鳴曲,可增長智力。1998年,佛羅里達州甚至通過立法,要求托兒所每天播放半個
小時古典音樂


代表作品一覽
[編輯]
協奏曲
《A大調第五小提琴協奏曲》(1775年)
《降E大調第九鋼琴協奏曲》(1777年)
《C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1778年)
《A大調第二十三鋼琴協奏曲》(1786年)
《d小調第二十號鋼琴協奏曲》K466(1785年)
《C大調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K467(1785年)
《G大調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K216(1775年)
《G大調第一號長笛協奏曲》K313(1772年)
《D大調第二號長笛協奏曲》K314(1778年)
《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1791年)
[編輯]
交響樂
《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1788年)
《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1788年)
《C大調第四十一號交響曲(朱庇特)K551(1788年)
[編輯]
奏鳴曲
《A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K310(2005年)
《C大調第十號鋼琴奏鳴曲》K330(1798年)
《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K331(1772年或1783年)
《C大調第十五號鋼琴奏鳴曲》K545(1799年)
[編輯]
小夜曲
《G大調弦樂小夜曲》
《G大調第十三號小夜曲》K525(1787年)
[編輯]
宗教音樂
c小調大彌撒
C大調「加冕」彌撒
d小調《安魂曲》(未完成...由其弟子補完)
[編輯]
歌劇
莫扎特的歌劇大致分為三類:

以義大利正歌劇形式寫的《狄托的仁慈》、《伊多美諾》;
以義大利喜歌劇形式寫的《費加洛的婚禮》、《唐.喬凡尼》、《女人心》等;
而《後宮誘逃》及《魔笛》則屬於德語歌唱劇。
一般認為,其中最傑出的三部歌劇是:《費加洛的婚禮》、《唐.喬凡尼》和《魔笛》。


ps:
費加洛婚禮<>
女人皆如此<>
唐。喬凡尼<>
後宮誘逃<>
魔笛<>

ps2:
關於電影<>

1984 / 美國 / 彩色 / 158m
導演: Milos Forman
演員: F. Murray Abraham, Tom Hulce, Jeffrey Jones
 
以義大利籍作曲家薩列里晚年割腕自殺獲救後,娓娓道來當年他和莫札特之間的互動故事
,如何從崇拜到嫉妒到怨恨:無論薩列里再怎麼努力寫作,但作品始終就是趕不上天才莫
札特源源不絕的靈感……。

飾演薩列里的莫瑞亞伯拉罕因本片榮獲奧斯卡影帝實至名歸!全片相當富有文學味,也大
量將莫札特一生重要作品和故事緊密的結合。Peter Shaffer 根據自己原創的舞台劇劇本
重新編寫成電影劇本。傑佛瑞瓊斯飾演愛音樂卻又保守的國王,表現相當搶眼。本片榮獲
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八項大獎。
奧斯卡最佳影片、男主角 (莫瑞亞伯拉罕)、導演、改編劇本、藝術指導、服裝設計、錄
音、化妝
英國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錄音、剪接、化妝
法國凱薩獎最佳外語片
丹麥勞伯獎最佳外語片
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語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velf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